学习动力的来源是什么?
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终身教育,终身学习,开始贯穿到生活的点点滴滴,贯穿到每个行业,每个人,教育者说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,国家也倡导终身教育方针,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,从幼儿到如今,的确,学习的脚步不曾停止,求学期间,为了大学而学,毕业了,为了就业而学。如果说这些学,是有目的的,是一种谋求生活的途径,如今,一切稳定了,终于拥有了别人口中的理想生活,却渐渐觉得找不到一个明确的方向,一种值得狠狠心咬咬牙去拼一拼的冲动,似乎自己也发觉了,时代在进步,不学习,不进步,真的会出现脱轨的迹象,真的会漫漫消沉,默默沉默,正如看到的一个笑话,当别人滔滔不绝时,而你也只能说一句“我也是”。想想这真是一种悲凉,高尔基曾说“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,那就要学习一辈子”。人生寥寥数十载,时光总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,此时,如果你问我为何还要心心念念的学习,我想,也许为了老来,仰望天空,可以从容淡定的用美妙的语言给儿孙讲述过往,也许为了将来夜深人静时可以不为虚度光阴而自恼,也许……活到老,学到老,为了每个人生阶段的自己,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。
学习的动力来源于问题牵引及内驱力。
1.对于基础学段的孩子们来说,教师授课需要更多的是以问题和情景为切入点,引导学生发散思维,完成思维引导式授课。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探索欲望被强化的过程。在问题牵引下,学生得大脑会一点点的被***。“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”,很多小朋友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,喜欢神秘的太空,这些都是探索欲望的表现。给他们机会去了解。
2.内驱力。老师在引导下孩子的兴趣点点点被点燃,通过安排探究作业,孩子们还可以讨论,都可以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观点,这样就形成了孩子们自发的探究内驱力。这就是学生的很重要的学习力。继续强化,就可以保持学习力持久。
本人没有多少钱,但至今一直坚持学习。基本上每天晩上看一个小时的专业书籍。我想,学习的动力是兴趣,当你掌握一门知识时,内心充满成就感,这就强化了学习的兴趣。第二,来源于自尊。没有知识,就不会受人尊重,这迫使我坚持学习。
学习的动力来自于需求,只有激发起我们每个人内心的真正需求,才能使我们真正主动去学习。通过课外培训,把学习与个人的成长进步、与集体的事业发展、党的教育目标有机地联系起来,有效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,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,增强教育事业的内在动力。
学习的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:内驱力和外部压力!
对于学生而言:内驱力主要是从自己内心深处出发,和其他学生形成对比,从而产生落差,进而努力,但是这种是有时效性的,或者说在学习生活的节点中,由内而发的紧迫感,从而改变自己 认真学习……
外部压力:学校老师压力,升学压力,还有就是父母给予的压力……从而改变习惯,必须学习的!
成人的学习动力——责任和适应,不是我们平时被灌输的那些,而是对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负责。很多人都会发现,不学习时收获的快乐只是一时的,因为当你不顾后果的去享受后,马上就会有一连串问题而来,学习就是成就事业。很多东西以后还能找寻,只有学习,错过了学习,以后再找就很难了,心有余而力不足。而且,不顺应生命的季节,在耕耘的季节硬是想收获果实,那样的果实是不会香甜的。
来自于内心成功的体验,来自于对自我的认同感,满足感,来自于个人的价值观等。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,人的需要是逐层显现的,而不同的人他的需要也是不同的,就学习来说,当你在学习中体会了乐趣,为了得到这种乐趣你就会用心去学,这个乐趣组成可由克服困难喜悦,别人(父母、老师、同学、社会等)的认同等构成。
小孩厌学或学不进去,是因为他的学习兴趣受到了严重的挫伤,对学习好心里已不抱希望,本能的就会找很多的理由为自己不学习开脱,在这理由的支撑下,就不会再去学习,再爱学习。 所以在对治这类孩子的时候,首先要找出他是在什么时间段受的挫伤,其次培养训练他的学习能力,再次要让他体会到用心学习会得到的实惠,比如分数的提高,家长的肯定等。
不同的孩子采取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,有严重学习障碍的,还要进行专门的心理能力训练。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方面:对家长也要进行教育,孩子的问题与家长的教育是分不开的,因此家长必须要改变一些陈旧教育理念,必须要了解新时代孩子心理特点,并要知道怎样教才是合理的,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。
我们在实践中,如果家长不愿意配合,我们不会接手。因为好不容易有点效果,一回到家里环境不变,孩子又变回去了,那样是不会有效果的。